八成80后“5年3跳”跳怕用人單位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跨行跨城頻繁跳槽成求職禁忌
時下雖是才市的淡季,卻正是準跳槽們為跳槽作前期準備的黃金時間。某人才機構高級職業指導師昨日提醒準跳槽族:頻繁跳槽不可取,隨意“跨行跨城”跳槽更是要不得。
8成“80后”“5年3跳”
1982年生的楊先生畢業3年換了3個單位:第一年在蘇州一電腦公司工作,第2年在上海一車輛廠,第三年在武漢一電子公司上班。最近,楊先生又奔波在招聘會上,準備物色他的第4份工作。他不同行業的工作、不同類型的工種,不同城市的企業讓一些招聘官有些吃驚。不知道楊先生是出于何種考慮有了這樣的工作經歷,很多有意錄用楊先生的人事經理不自然地猜想:“自己公司是不是很快會為他的履歷上的第4個單位?”
對此,某人才機構研究中心任意抽取了近期在洪廣大酒店中高級人才洽談會上收到簡歷中的120份進行了調查分析。統計顯示,從年齡上看,有38人為“80后”,有63人為70年代的,依然是中高級招聘會的主體,60年代和50年代人有19人。從工作經歷上看,有89人供職過不少于3個公司,27人供職公司不超多2個,只有4人從沒有跳槽經歷。而從跳槽頻繁程度上看,80后的求職者跳槽率最高,前5年內超過3家公司的占到了79%,70年代人占到27%。
“四年四跳”忌跨行跨區域
1982年的徐先生工作4年,經歷3個單位:2004年在廣東一鋼鐵企業,2005年——2007年在昆山一資訊企業,2008年在武漢一電子企業。1981年的李先生同樣工作4年,卻經歷4個單位,2004年在武漢一光電企業,2005年——2007年在香港一視訊企業,2007年——2008年在武漢某服務企業,前不久又到了武漢一信息企業;1978年的周先生工作6年,也經歷5個單位,2002年——2004年在湖北某客車銷售企業,2004年——2006年在湖北某木業公司,同年下半年又到了四川一林產公司,2007年上半年又在寧波某木業公司,去年又到了山東某紡織類公司工作。
從這些工作經歷上來看,無論從行業還是從崗位上來看,似乎都沒什么規律可尋,更看不出這些求職者的一個職業方向在哪?如果說周先生的工作過的5個企業有3家都在林木行業上,可李先生的“4年4跳”的確讓人費解。
某人才機構高級職業顧問吳燕告訴記者,根據崗位來看,比如銷售人員,半年一動也屬于正常;而如果是管理層,如果在半年以內跳槽,那他會遭到質疑,短時間內跳槽只會讓別人懷疑你當初的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等。
經歷和業績表現很重要
企業在招聘非應屆畢業生時候,除了基本的年齡、學歷、專業、性別等匹配度之外,工作經歷和業績表現是企業HR在決定崗位候選人時最為關注的條件。
以往的業績是展現求職者才能的重要方面,如果你只是從事了很多工作,卻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業績,那只能說明你曾經的那份工作庸庸碌碌。這樣的話,你豐富的工作經驗將僅僅止于經歷,而并不能將你的經歷轉化成企業的價值和財富。
據了解,8成以上企業的HR都很看重應聘人員的工作業績,都會盡可能從他們的業績表現中窺見出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從中發現企業所需要的東西。
某人才機構高級HR Jesus認為,一個人的工作經歷代表了他曾經所從事的職業,工作經歷的深度和廣度代表了他對這份職業的熟悉程度和駕馭的能力。良好的業績表現,對于表現求職者的務實精神和態度以及經驗和技能更有說服力。職場人在跳槽前最好整理好自己以往的工作成績,工作成績不一定要一鳴驚人,但要能看出你的用心和細致。還有重要的一點是,招聘人員最不能接受求職者在被問及跳槽理由時,抱怨原來的公司或上司如何不好,這樣只會讓人質疑你的職業能力和工作心態。
摘自《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