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人才資源最寶貴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成就輝煌,舉世矚目。回顧30年的發展歷程,各類人才蓬勃涌現并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無疑是重要的時代特征之一。從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唱響“科學的春天”到新世紀初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部署“人才強國”戰略,從響亮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大力倡導“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無不體現全黨全社會對人才的關切和重視;從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建設協調發展,從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應用領域取得重大成果到“神舟”飛船、探月工程等尖端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無不顯現各類人才的巨大推動作用。
世間萬物,人最寶貴。在人類社會發展賴以依存的各種資源中,人才資源最具根本性,不僅決定其它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而且具有其它資源無法比擬的無限可開發性。過去,人類更多依靠自然資源推動發展。今天,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正在取代傳統物質資源,成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要素。二戰以來,一些國家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發展的主要動力,很快就實現了經濟復蘇,成為世界經濟強國;而有一些國家,把物質資源開發作為發展的主要動力,依靠外國資本和技術走資源依賴型發展模式,最終陷入發展困境。這些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我國人力資源極為豐富,人才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當年,鄧小平同志就曾說過,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這些年,我國積極開發人才資源,人才培養、吸引、使用等工作取得很大成績,然而,“重物輕人”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相對于人才資本投資和招才引智,一些地方更熱衷于物質資本投資和招商引資,經濟發展過多地依靠廉價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很難形成推進發展的持續拉動力,加上資源、能源、環境的約束,實現科學發展更面臨一座座難以逾越的“火焰山”。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出路是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特別是要把人才作為支撐科學發展最為寶貴、最可持續和最具潛在優勢的戰略資源來看待,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人才優先發展和人才資本優先積累,依靠人才開發和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來源: 《 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