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就業:畢業生需破“家里蹲”迷局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麥可思日前公布的2008年度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應屆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預計為87.5%。很多待業學生成了“家里蹲”的典型代表。專家分析,工作能力不夠是造成很多學生待業的罪魁禍首,提高職業素質可以讓學生盡早實現就業。
待業原因之一:工作能力差強人意
麥可思在調查中把大學畢業生的能力分為35項基本工作能力,其中本科和高職/專科畢業生最重要的五項基本工作能力是相同的,主要是學習和溝通能力,分別為積極學習、學習方法、有效的口頭溝通、積極聆聽、理解他人。如果說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業一般要求到40%以上,而畢業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到50%之間。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沒有達到基礎標準。
“招聘員工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看他的工作能力是否和崗位需求匹配。即使員工不是非常出色,但能力至少要在基礎要求之上。否則企業的招聘只能用失敗來形容,而這種招聘對于員工個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職業專家分析,因為求職者雖然在短期內得到了一份工作,但是這份工作并不能給他的成長帶來好處,反而會對他的自信心等帶來很大的沖擊。所以很多應屆生想要找到滿意的工作,關鍵還是要提升工作能力。
待業原因之二:求職技巧掌握不夠
“面試時經常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對方的問題,越是失敗越是會心驚膽戰,以后失敗的可能性就會越大,像一個惡性循環。”還處于待業狀態的小陳,總結自己幾次求職失敗的原因時,將缺乏求職技巧也歸于其中。他說學校在畢業前有專門的求職技巧輔導,但通常都是很多個班級一起上,講的內容也是最簡單的簡歷書寫格式等,沒有特別的針對性。而且那段時間自己一直在外面實習,也沒有意識到這些輔導的重要性,根本就沒有去聽課。雖然在網站上也搜索過所謂“面經”的貼子,但是參考性都不是很強。
求職輔導的有效性會持續到學生畢業以后的求職過程。麥可思研究發現,目前各大學對畢業生的求職輔導覆蓋面不夠。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完全沒有受到任何求職輔導幫助。在接受求職輔導的人群中,平均每人接受的求職輔導強度是41%到47%,人均接受輔導不到兩種方式;在求職策略、面試技巧和簡歷寫作方面的輔導不夠,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受過其中一個單項輔導。
專家說道:加強職業素質培養解燃眉之急
“職業素質方面的欠缺,已經成為很多大學生在求職之初面臨的一大絆腳石。而職業教育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過硬的工作技能,更要培養這些人的職業素質,幫助他們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這一角色轉換。”IT職業培訓機構北大青鳥市場部老師分析說,對于還在待業狀態的學生而言,抱怨已經無濟于事,還不如用實際行動來解決這一問題。
很多學生選擇利用職業技能培訓來作為緩沖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一方面培訓可以讓學生繼續保持一個緊張的學習狀態,不會因為等待工作的這段時間太空閑而有所放松。另一方現在的培訓除了專業課程外,還有專門的職業素質課程,對學員進行全面的職業素質培養,傳授求職中的技巧等。我們會通過項目實戰等方式,一方面鞏固了學員平時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讓學員在這個過程中切身體會到了工作中與人配合、負責盡職等的重要性。通過兩手并舉來保證學員有好的就業。
摘自《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