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份簡歷都沒有換來一份工作,非常絕望。”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江蘇省全省擁有普通高校124所,是我國高校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2009年高校畢業生達45.9萬人,2010年則達53.2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江蘇各級黨委政府一貫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江蘇省亦是全國開展就業見習工作較早的省份。
早在2004年,南京市就開展了以南京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為主要對象的“青年就業見習和職業資格培訓”。2005年以來,江蘇陸續出臺了《關于建立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的通知》等一系列就業見習政策。
2009年江蘇各地深入實施“三年五萬”高校畢業就業見習計劃,在完善政策體系、加強基地建設、強化見習管理等多種有效舉措下,截止到今年6月,全省共設立就業見習基地1954家,共組織21910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其中11139人通過見習實現就業,另有5000余人正在見習。
完善政策體系 落實見習待遇
2009年7月,原江蘇省人事廳會同省教育廳、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等八部門印發了《江蘇省2009-201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成立了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管理辦公室,對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工作進行統籌指導。全省各省轄市也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文件,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政策體系,制定了系列化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
根據“江蘇省2009-201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等相關規定,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見習學生見習期間按每人每月500元標準發放基本生活補助,每人購買90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各市、縣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單位(基地)見習學生的基本生活補助、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標準及經費管理、發放辦法,各地也分別發文予以明確。
除了省里統一政策外,各地還結合自身實際,推出了許多突破性政策、舉措。如南通市取消參加見習畢業生在地域上的限制;見習期間參照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并享受相應待遇;被見習基地提前錄用并簽定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見習學生仍按規定期限繼續享受原見習待遇;困難家庭見習畢業生,經批準可延長見習一次。在就業見習學生生活補貼等待遇上,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南通市將見習學生生活補貼調整為每人每月720元,對帶教老師發放每月120元補貼。
泰州市還打通了見習、就業、創業之間的通道,鼓勵有創業意向的未就業畢業生先見習后創業,在見習合格后給予一次性3000元的創業資金扶持。
及時發布信息 做好供需對接
做好見習工作的關鍵是如何把未就業畢業生和見習單位成功對接。為此,江蘇省人才流動服務中心專門開通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網頁,及時發布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信息;無錫、南通、連云港、淮安、揚州、泰州、宿遷等地還利用本地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報道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政策措施;鹽城市通過向用人單位發函、上門宣傳、開展專題調研、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廣泛推廣就業見習工作,征求見習崗位需求;一些地方還采取舉辦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宣傳日活動等形式,將就業見習宣傳咨詢送入社區、街頭,送入校園,現場宣傳、解答就業見習政策。
此外,江蘇各地還采取多種形式為見習單位和畢業生提供供需見面機會,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供需交流渠道。南京市舉辦日常性畢業生就業見習交流會,無錫、徐州、常州等地在地區招聘活動中開設就業見習專區,免費提供見習服務;各地都設立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窗口,開展登記,引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
實行優勝劣汰 加強基地建設
在見習基地的選擇上,江蘇從單位規模、社會信譽、見習崗位需求、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嚴格把關,優勝劣汰,及時調整,保證見習基地的整體質量。今年以來,重點加強了省級見習基地建設,補充了江蘇省國資委等部門推薦的多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作為省級見習基地,取消了38家招收人數少、管理不力的省級見習基地的資格,保障了省級見習基地示范作用的充分發揮。
全省各地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基地建設,嚴把質量關,對一些不具規模、管理不規范、畢業生見習后不能有效提升職業技能的企事業單位,不列入見習基地范圍。南京市授權經審核認證的中介機構具體操作見習計劃,同時做好有效監控工作,實行競爭淘汰機制。鎮江市先后建立了《見習基地申報行業協會推薦優先制度》、《見習基地級別逐級晉升制度》、《見習基地違規操作即被摘牌制度》,將基地的優勝劣汰規范操作。
強化見習管理 提高見習質量
將畢業生送進見習單位只是就業見習工作的第一步,積極參與見習基地的見習管理,注重就業見習實效,是江蘇省提高見習質量的重要保證。各地人才服務機構積極協助見習基地制定內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為見習畢業生開展崗位培訓和綜合素質培訓,對見習學生考核等環節嚴格要求。
同時,加大就業見習監督檢查力度,實行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及就業進展情況通報制度、年度就業見習工作督查制度,開展定期檢查和隨時抽查,對違規操作的現象進行及時查處,有效地推動了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
各地人才服務機構強化見習管理的手段也是各具特色。泰州市自主研發了“泰州市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管理系統”,將基地和人員納入信息化管理,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無錫市建立了就業見習畢業生回訪制度,直接了解學生真切感受,了解見習真實效果。鹽城市定期召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對接協調會”,實現了就業見習工作指導協調日常化。
此外,江蘇各地人社部門還采取有效手段,加強對見習學生見習后的跟蹤服務。對被錄用的見習高校畢業生,完善就業登記及其他用人手續。對未被錄用的見習高校畢業生,市縣人才服務機構繼續免費提供就業信息、免費進場求職、免費人事代理、免費技能培訓、免費推薦就業的“五免”服務,幫助他們盡快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