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正逃離北上廣 稱外地人大城市越過越難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無論是“逃離”,還是“奔向”,都僅僅是年輕人的選擇嗎?這些現象的背后到底有哪些經濟、社會因素驅動?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外地人在大城市越過越難”——“逃離”源于一線城市的“移民”環境變得更嚴峻
鏡 頭
今年5月,在北京打拼了5年的吳彩瓊到武漢買了一套房。眼下,小吳已辭職前往武漢裝修新房,只等下半年丈夫的工作合約到期,便舉家“轉戰中部”。
吳彩瓊細細分析了她“棄”北京“投”武漢的原因:
兩口子結婚3年,到了買房生子的時候。他們這幾年攢下了50萬元,加上雙方父母在其結婚時贊助的20萬元,手上一共70萬元?!?0萬元,聽起來不少,可事實上在北京剛夠三環附近一居、四環附近小兩居的首付?!笔赘吨猓f元的月供也讓吳彩瓊吃不消。此外,將來有了孩子,父母免不了要來幫忙照看,房子也會十分擁擠;父母如果不來,自己照看肯定又會耽誤工作,影響收入。
再想遠一點,兩人都沒有北京戶口,將來孩子入托、入學勢必困難。吳彩瓊打聽過,非戶籍人口想上個不錯的幼兒園或小學,往往要交3萬元以上的贊助費。
“我們感覺,外地人在大城市真是越過越難,除非你真的特別有能力、特別有錢?!?/FONT>
相比之下,武漢房價還不太高,70萬元能在武昌的繁華區域“光谷”買到不錯的兩居室。加上武漢是吳彩瓊的老家,若有了小孩,家里老人還可以就近照看。所以,年初獵頭公司向她丈夫推薦武漢一家公司時,吳彩瓊毫不猶豫地支持跳槽?!皧^斗過了,現在覺得還是回老家過得從容些更好?!?/FONT>
專家解讀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認為,一線城市過高的生活成本和競爭壓力,使“移民”環境惡化,導致青年人幸福感降低,引發部分人“逃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2009年的相關城市排名也印證了這一觀點。雖然在“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全部居于前列,但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中卻集體“落榜”。
任遠介紹說,城市化過程中“移民”環境惡化,有著一定的人口學背景。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新出生人口數從1600萬增加到2500萬,這種遞增趨勢,使社會競爭逐年加劇,教育、衛生、就業和保障等公共服務供給壓力不斷增大。特別在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一線城市的“移民”環境惡化更加明顯。任遠說,近年來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尤其明顯,大量人口涌入一線城市,但城市的公共服務沒有同步發展,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提供不足,尤其是向中低收入人群、流動人口提供不足,青年人要在一線城市安居樂業變得越來越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研究員許召元認為,部分青年“逃離北上廣”,其實是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體現。由于一線城市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生產效率,人才向一線城市聚積。但當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大城市“擁擠”現象越來越嚴重,生活成本、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這時候企業開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區進行轉移,導致經濟開始向其他地區擴散,部分人才也因不能負擔大城市昂貴的生活成本而向中小城市轉移。